• <optgroup id="czzkh"></optgroup>
  • <optgroup id="czzkh"><em id="czzkh"><del id="czzkh"></del></em></optgroup>

    <acronym id="czzkh"></acronym>

      歡迎進入我們的網站,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致電或留言我們

      新聞資訊
      以技術為先導、以質量求生存、以市場求發展

      2017年國家對環保的政策

      發布時間:2017-08-22點擊:1271

         環保,全稱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環保是我們大家關注的問題,2017年,國家出臺哪些與環保相關的政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年國家對環保的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18個環保政策大動作

        1、實現中央環保督察全覆蓋,適時組織開展督察“回頭看”。

        2、繼續加強環境立法,推進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

        3、推進突發環境事件環境影響和損失評估,支持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4、加快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積極指導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14個省市完成此前劃定任務。

        5、持續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完善大氣環境管理制度,部署推進O3污染防治。

        6、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散煤和小散亂污企業群治理、中小鍋爐淘汰、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等工作力度。

        7、深化機動車環境管理。

        8、加強重污染天預測預報和預警會商,繼續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

        9、深入推進水污染治理,以貫徹落實《水十條》為主線,督促落實地方政府責任。

        10、配合住建部門加大黑臭水體整治力度;推進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

        11、指導各地開展2.8萬多個建制村的環境綜合整治。

        12、各地工業集聚區要在2017年底前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13、全面實施《土十條》,全面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開展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

        14、繼續推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和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

        15、穩步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16、加快排污許可制實施步伐,盡快形成以排污許可為核心、精簡高效的固定源環境管理制度體系。

        17、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加強改革試點的協調指導、跟蹤評估和督促檢查。

        18、制定相關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2017年中國節能環保行業政策及市場趨勢預測

        一、12月兩大政策齊力推動節能環保行業快速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許多傳統行業增長放緩,而節能環保產業等發展速度卻不減反增。國家“綠色化發展”的頂層設計,正催生一個約 10萬億的巨大節能環保市場。

        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 2020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要由2015 年的 8%達到 15%。同時,要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節能環保行業作為“十三五”新興戰略規劃的五大扶持行業之一,將繼續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五年”。

        高稅額將倒逼企業加大固廢項目節能減排需求。2016年12月25 日,《環保稅法》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獲表決通過,我國將于2018年1月1日起開征環保稅。費改稅后,單位稅額在原來標準費率上有小幅提升,但由于實行排污收費制度以來征收效率與執法力度一直存在問題,從收費到征稅的改變更大意義上是執行力度與監管力度上的提升與完善。法律層面上的管制將倒逼企業更加主動地去尋找辦法減排污染物,有利于工業企業環境綜合服務機構的發展與推廣。

        《環保稅法》的征稅對象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以及噪聲,并規定:尾礦收稅15 元/噸,冶煉渣、粉煤灰、爐渣、其他固體廢棄物(含半固態、液態廢物)25 元/噸,危廢稅款1000 元/噸。以金川一期項目年處理80萬噸冶煉渣為例,可創造年銷售額6.7億元,年利稅2億元;若不處理則需繳納環保稅額0.2億元。

        由于江蘇院目前主要覆蓋三大塊業務,以下將從三大細分行業角度分析行業空間及發展趨勢。

        二、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需求大,技術提升將打開行業新格局

        目前,國內各地霧霾越發嚴重,近一個月內幾次觸發紅色預警,而工業固廢是導致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工業固廢可以有效回收利用,霧霾或許不會頻亮“紅燈”。未來,環保和政府部門對粉塵處理的監管將會越來越嚴格,工業固廢處理行業的興起是必然趨勢。然而,工業固廢處置利用在我國卻尚未形成產業,該領域甚至都不太被產業界關注。隨著固廢處理逐漸被國家和人民重視,由于我國工業固廢存量巨大,一個千億元市場正等待著開啟。

        近幾年來,鼓勵和規范工業固廢處理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有利于快速推進工業固廢處理行業的成長。

        目前,我國固廢行業占整個環保產業的比重僅為 20%,遠低于德國 66%、日本 67%的水平,發展潛力巨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固廢行業處于快速發展的前期階段。《中國制造 2025》要求:到2020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 73%,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 3.5 億噸。隨著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固廢行業在環保產業中的占比提升,工業固廢行業將享受雙重利好,可預期未來工業固廢處理行業增速快。

        2015年,246個大、中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達 19.1 億噸,其中,綜合利用量 11.8億噸,處置量 4.4億噸,貯存量 3.4億噸,傾倒丟棄量 17.0萬噸。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占利用處置總量的 60.2%,處置和貯存分別占比 22.5%和 17.3%,綜合利用仍然是處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主要途徑。

        我國工業企業固廢綜合處理能力有限,提升空間很大。我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為 60%,而我國臺灣地區達80%;我國有色金屬回收率為50%,世界先進水平為70%至 80%;我國尾礦綜合利用率為20%,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為60%。這個差距既是問題所在,也是產業發展的空間。

        我國工業企業固廢綜合處理成本高。近年來,全國出現大量工業固體廢物違法處置的現象,這和處置成本高有關,固體廢物處理成本占工業企業運行成本的 8%至 10%。2014 年處置、貯存的 12.5 億噸工業固體廢物,預期處理成本 2625 億至 3875 億元,相當于當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 27%至40%。

        基于工業企業對提升固廢處理效果以及降低固廢處理成本兩大需求,專業的工業綜合環境服務商將迎來發展機遇。

        三、我國高質礦產少,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具有重大意義

        未來 15 年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缺口將持續擴大。據專家預測,到 2020 年,我國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分別為:銅650 萬噸,鋁 1440 萬噸,鉛260萬噸,鋅 500萬噸,10 種有色金屬總量為3000萬噸。與此同時,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損失大,浪費嚴重,生產經營粗放。目前采選回收率僅為60%,比發達國家低10至20個百分點,共伴生金屬綜合利用率只有 30%至 50%,僅為發達國家的一半。

        四、霧霾常態化+ 碳交易,節能環保流程再造迎來行業機遇

        我國煉鐵工藝主要流程為高爐工藝,高爐煉鐵是我國目前大氣霧霾的重要來源之一。目前全國煉鐵系統能耗約占鋼鐵行業總能耗的 70%,污染物排放約占鋼鐵行業總排放的 90%。高爐煉鐵流程具有成熟穩定、生產能力大等特點,但同時存在流程長、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必須使用焦炭、優質鐵礦石等弊端。隨著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越來越大,特別是大氣霧霾常態化的出現,高爐冶煉流程亟待轉型升級。


      分享到:0 用手機看
      #

      拍下二維碼,信息隨身看

      試試用微信掃一掃,
      在你手機上繼續觀看此頁面。

      99久E在线精品视频在线_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_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_欧美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